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受何影响?最新研究发现与肠道微生物变化有关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受何影响?最新研究发现与肠道微生物变化有关
2024-07-09 19:41: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阳禾 责任编辑:刘阳禾 2024年07月09日 19: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微生物学》最新发表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完成的儿童一项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组的孤独特异性细菌和非细菌成分以及它们的功能,或影响了男童和女童的症谱潜江市某某教育科技客服中心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这项研究发现,系障响最新研现肠儿童肠道这些成分的碍受特定组合或能指导未来的诊断和机制研究。
该论文介绍,何影肠道微生物组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道微关系一直在被研究,但这些研究关注的生物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肠道菌群组成相比神经正常个体的变化。目前,变化潜江市某某教育科技客服中心人们并不清楚肠道微生物组的有关其他组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古菌、儿童真菌和病毒,孤独以及肠道微生物组功能(或存在的症谱基因)。
在本项研究中,系障响最新研现肠论文通讯作者、碍受香港中文大学黄秀娟(Siew C. Ng)和同事从研究的5个队列中选取了1627名年龄在1到13岁之间、有或没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男童和女童(24.4%),并对他们的粪便样本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论文作者将这些样本与关于饮食、用药和共病等额外因素的数据共同分析。在控制这些混杂因素后,研究发现有14种古菌、51种细菌、7种真菌、18种病毒、27种微生物基因和12个代谢通路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发生了改变。
随后,黄秀娟和同事进一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根据31种微生物和功能建立了一个模型,该模型在发现男性和女性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方面的诊断准确率高于使用来自单一界(如细菌或古菌)的肠道微生物标志物的组合。
论文作者总结指出,由于这31种标志物在多个队列具有复现性,它们可能还有临床诊断潜力。同时,这些研究发现或许还能推动今后对肠道菌群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假说驱动的机制研究。(完)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健康·生活频道
(责任编辑:探索)
- 突发事故后,青海省委书记、省长紧急调度救援
- 太阳“打喷嚏”,地球会“感冒”吗?
- 轻松一刻:终于,这世界癫成我想要的样子了
- 江西宣判一例“AI外挂”案:男子获利629万余元,判三缓五
- 韩国内乱特检组对前国务总理韩德洙提出起诉
- 能源“革命”
- 北京“课间15分钟”施行首日 学校:尚在适应期 将设置多种活动丰富课间 views+
- 今天北京这两个地铁站口将临时封闭 views+
- 高温黄色预警继续:重庆湖北局地可达40℃以上 views+
- 东原公交公司3月份刚新增校车运营服务 views+
- 柯文哲遭羁押禁见,涉“图利”“受贿”等罪名!其妻公开声援 views+
-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有何调整?享受补贴需满足什么条件?北京官方解答 views+
- 本周气温整体呈下降趋势,早出晚归加件薄外套 views+
- 国足18强赛主场票价引热议,价格真的合理吗? views+
- 北京养老助餐点覆盖全市四分之三的城乡社区 views+
- 少林武僧秋风车祸去世,其姐再发声 views+